学校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快讯 > 学校工作学校工作

品读徐乍英先生在《师恩难忘》主题活动上的发言

2014-09-11 13:22

   校友徐乍英,1958年从我校高中毕业,考上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任职于北京市粉末冶金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几十年来致力于金刚石工具和粉末冶金的科学研究,获成果17项,发明专利一项。是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终身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

徐乍英先生在教师节大会上的发言,表达了她对母校的挚爱和感恩,诠释了母校是人生非常难得的地方,饱含了对现今附中学子深情的期待。学校是青春学子梦开始的地方,只有在这里打下坚实基础,织就美好的梦想,才能像徐乍英先生那样圆梦未来、成绩非凡。

     全校师生共同品读徐乍英先生的发言,思考人生。每一位老师都能成为学生难忘的恩师,每一位学子都像徐乍英先生一样成为老师和母校的骄傲。

 

附:

徐乍英先生在《师恩难忘》主题活动上的发言稿

 

 

敬爱的沈校长、金书记、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问候大家好的是58届毕业生徐乍英,我到10月6号就77岁整。我从1956年投奔42中求学至今,与母校已有58年缘分了。我很荣幸应邀回到母校,与各位老师们庆祝第30个教师节。这对我来说是第一次参加这个特殊的节日,很高兴!

我投入工作之后,我热爱我的科研工作。每每小有成就,我特别想感谢,感谢母校的老师给予我教育和帮助。如果没有母校的培养,不知我今天怎样?更不提在科研方面的成就。三年的高中生活让我不仅获得了丰厚的知识和健康的体魄,还坚定了我的理想,当年我想成为一名"红色的工程师",是母校让我实现了这个梦。如此让我有机会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终身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

在这美好的节日里,我该怎么向母校表示呐?我觉得一个学生的成功便是给母校,给老师最好的馈赠。在此我将全部所得,献给母校和老师,以报答母校和老师。各位灵魂工程师、辛勤的园丁们,你们的汗水没有白流,你们可以看到开花结果了。

我有时在想,母校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是那个你们每天要抱怨几句:"饭怎么这么难吃?""作业怎么那么多?""考试怎么没完没了?"但,恰是那个无论你自己怎么抱怨,却从来不允许外人说一句"不"的地方。对于校友来说,母校是一份记忆,是青春美好时光的无悔记忆。

我想告诉同学们,珍惜你身边的老师吧,那些天天催你交作业,背单词的老师;那些牺牲自己休息时间为你批改作业和补课的老师。他们都是好老师。同学们,可能你们不知道,当你离开母校这个地方,你或许再也找不到,真心为你负责的人了。珍爱老师的道理就在这里。母校,这是人,一生非常难得的地方。

最后,我在想象,你们现在可以自豪地说:"我是首师大附中的学生"。但是,希望在将来的某一天,老师可以骄傲地说:"那位,就是我校的毕业生"。到那时也可以像我一样回到母校,也对着比自己年轻许多的师生说:"我爱我的母校","我爱我的老师"。最后,祝师生在节日里快乐!幸福!

 

备注:

各位老师同学们:今天我赠送一卷礼物是什么?我不想说了。

我只想把我胸前佩戴的"发明奖章"留给母校。这发明奖章是我在1988年获得"国家发明"奖状同时颁发给我的"发明奖章"。虽然有点儿舍不得,但是作为给母校百年校庆和教师节的礼物,请母校、沈校长收下吧,比留在我身边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