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新闻周刊]本周视点:沦陷的高考(2009.06.13)
2011-02-14 12:53
短片三 可怕的“沦陷”
官员、教师、家长、考生、不法商家共同参与
考场外,“买场”、买设备、买答案;
考场内,传试题、传纸条、收短信……
劳凯声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教授
我只能用一个词来表达我的感受,就是触目惊心,就是说涉及人的广泛,使用手段的多样性,已经远远胜于我们前几年所揭发出来的作弊案。
2000年湖南嘉禾一中高考舞弊案
广东电白县高考考场BP机联手舞弊案
2005年安徽砀山高考集体手机舞弊案
2008年甘肃天水集体冒名替考案
劳凯声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教授
总体来看,我觉得最近几年的作弊有一个逐步地转向,就是由个别的作弊,转向团伙的作弊,由低层次的、传统的作弊手段,转向高科技的各种新的作弊手段,由民间的作弊转向高层的职能部门和公务员的作弊。那么,这样一个转向,使我们真的感到很担忧。
本周,在吉林松原,我们目睹了一个活脱脱的广东电白高考弊案的升级版!不仅高科技的作弊设备在升级,作弊手段和牵扯其中的角色之多也令人吃惊。
劳凯声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教授
我觉得这是一个社会风气所带来的问题,也就是说本来是一件违规、违法的事情,在道德上是一个不道德的行为,但是,逐步的人们对这件事情习以为常了,不以为耻,反而以为荣,我想这里头说明我们这个社会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也就是说价值观念在发生变化。
一组报纸标题
松原高考舞弊是“正义沦陷”
高考舞弊者为何丝毫没有耻辱感
吉林松原高考舞弊后有利益链条 动摇国本
松原高考乱象仅靠“监考”维持正义远不够
松原高考舞弊:基础秩序动摇的严重警示
松原高考乱象中还有什么“尚可庆幸”?
高考舞弊缘何“不敢太深管”?
本周有评论这样写道,当松原形形色色的家长、考生通过保送、替考、“买仪器”、“买场”等手段来提高考试成绩的时候,疯狂的作弊已经将高考仅存的公平属性糟蹋干净。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变本加厉的过程,当少数人获益之后,多数人也会绑架到作弊的战车之上,而那些坚守者往往成为恶劣风气摧残下的牺牲品。而观察松原事件引发的众多评论,除了作弊事件背后的黑色链条,人们似乎更加担心的是此类事件对于整个国家社会心态的影响。
首都师大附中高二学生 吴梓越
这个事情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一种伤害吧,因为我们都是本着公平竞争的态度去参加这个考试。
首都师大附中高二学生 刘璋玮
高考来说,原来在我心里高考是非常神圣的,基本上所有人都不敢,不敢在高考这个考场里边作弊,因为高考作弊的惩罚是比较严厉的,但听说这个事情过后,还是有人作弊,甚至有人作弊的方法还有点儿太过分了一点,我觉得这个还是心里感到比较震惊。
北京首师大附中校长 沈杰
本来应该是留给学生一个非常纯净的一个心理,纯净的天空,而现在出了这个事儿,觉得高考不再那么纯净了,也不再那么公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