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博识课

当前位置:首页 > 课程活动 > 初中博识课初中博识课

尊重学生兴趣选择,探索博识改革之路

2016-10-21 10:05

    2016年10月18日下午,附中阳光橙穿过清华园,置身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战国古简、达芬奇真迹、梁思成设计手稿、近代名家信札——先哲遗墨,尽显大千世界。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博识课程研究主题更加多元。同学们可以在历史、地理、政治、自然科学和艺术五个研究方向中,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一到两个方向进行深入研究。

    课前,同学们阅读艺术馆的微信推送,了解研究对象概况。课上,在学案的引导下,对感兴趣的研究内容,进行高效的现场学习。课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其它方向的同学们进行分享,实现收获的多元化、最大化。

    自然科学与艺术两个方向都围绕《对话达·芬奇》展开。达·芬奇是一个能够将人文艺术与自然科学完美结合的奇才。他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基础上,将艺术作为洞察万物之理的工具,为后人提供了智慧的典范。此次展出的《大西洋古抄本》手稿,涵盖几何学、寓言、军事学、建筑学、飞行学、植物学、力学、解剖学等领域。

    我为这些精巧的设计而叹服!想想看,在连电和蒸汽机都没有的时代,达·芬奇是怎样用自己的智慧使人力、水能驱动的抽水机克服重力将水运到高处的,那简直是不可思议,但达·芬奇却实现了。看着展馆中泛黄的手稿纸页,我不禁暗暗钦佩这位几百年前的全才。

——初二4班王轶天

    历史方向,聚焦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这批竹简意义重大,几乎能够改写我们对于先秦思想史的认知,其重要性不亚于敦煌文书。学案引导学生着眼于竹简的年代,及判定年代的技术手段。让学生不仅认识到出土文献的意义,还能了解研究文献的科学方法。

低头静观,展柜中的竹简以不同的格式、书写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智慧的精彩,很难想象古人如何在窄窄的简上书写出这传世的经典。在展厅中既有古简的沧桑,也展示了学者们如何用科技手段揭示祖先的文明,千年的文化在此接续、传承。

——初一(1)班梁梓庭

    政治方向,着眼中西文化对比。"如果你是博物馆馆长,你会选择哪件展品交换到国外巡展",引发学生对文化交流的思考。

    地理方向,实践电子地图,规划出行路线,同时也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道路体系。

    我们组选择了地理方向的研究内容。将地理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使我们更方便地找到地点。例如:我们使用电子地图,找出了从学校到清华的最便捷的路线……地理和现实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地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初二5班、2班小组

     博识课结束后,同学们对自己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整理。次日,大家将成果与其它方向的同学们进行分享。

例如,自然科学方向的同学,展示光影实验。

    例如,地理方向的同学讲解电子地图的使用。

    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潜能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多元化选择,是博识课程新的生长点。本次博识课,同学们因兴趣选择而研究深入,因分享成果而收获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