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博识课

沐浴春风 拥抱自然——记初一年级奥林匹克公园之旅
2014-03-06 16:26
沐浴春风 拥抱自然
——初一年级博识课奥林匹克公园之旅
初春的一点小雨,吹散了雾霾,带来了澄清的天空。2月28日,初一年级的师生来到奥林匹克公园。在自然环境中开展了第一次博识学习。
沉寂已久的冰湖上面的冰一点点消融退散,小草、树丫似有似无的绿意,令我们感受到春的气息、生命的活力。在这种活力的笼罩下,同学们也像自然中的生物一样,充满了生机。
第一项活动是野餐。同学们围坐成一团,兴致勃勃地拿出自己准备的美食,与大家热情分享。之后,或是赛歌,或者是游戏,在笑语融融的环境中,每个人都感受到了一份来自与集体的温暖。
尔后,我们自由参观公园、拍照、采访、随手捡拾路边垃圾,、发放环保宣传单….为公园的环境贡献着微弱的一份份力量。
这次博识课,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魅力、集体的温暖,还教会了我们保护环境、互相合作。欢声笑语、涔涔汗水都是我们挥之不去的美好回忆。
我的环保倡议书
初一(1)班 徐博轩
通过这次博识课,也经过几次采访,才明白环保是如此重要,所以,我倡议:节约水,电煤等重要事物;也要少吃肉,因为联合国于2006年发表的报告指出,畜牧养殖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全球所有交通工具,包括飞机、火车、汽车、摩托车的总排放量还多。更要多用公共交通工具,节能交通工具等。让我们为北京的蓝天做一份贡献。
绿色出行,人人有责
初一(2) 徐钰霖
周五下午,我们全体初一年级的同学来到奥林匹克公园向行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环保的重要性。
就在几天前,北京城被雾霾笼罩了近一周。那几天,天空灰暗,空气污浊。晚上,我和家人来到大院的操场散步,原来人声鼎沸、热闹欢腾的操场已变得寂静无声、门可罗雀了。只见六、七个人在操场上有的散步,有的跑步,但不变的是每个人都戴着一个厚厚的口罩。当时,一阵阵恐惧席上我的心头:再不采取措施,北京真的就变成'雾霾城'了。
向行人宣传环保,低碳,让雾霾远离我们,我觉得现在我们能做的最好方式就是绿色出行了。
只要我们多动脑、勤观察,触手可及的低碳、环保、绿色生活就在我们身边。当看到行人认真地阅读着我们的传单,我从心底里感到高兴。希望我们的宣传,能提高人们对'绿色出行 '生活理念的认识。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培养节约能源、绿色出行的好习惯,并影响身边的亲朋好友。
愿不久的将来北京会是湛蓝的天空、绿树环线、山清水秀、美丽和谐的城市。
最美的双手
初一(3)班 王格涵
我们畅想蓝天白云的宁静,我们寻觅蝶飞鸟鸣的欢悦。
我们想拨出笼罩的阴霾,我们想荡涤大海的疮痍。
于是,我们便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绿色的希望。
我们是这里最富有的人,我们是这里最美丽的人。
我们是这里的名片,大千世界也都为之骄傲。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
我们有一双手,
可以奇幻般地使小溪仍旧潺潺欢乐的流淌,
可以神力般地使绿草格外美丽,鲜花格外芬芳,
可以使原本的一切都恢复生命最美的微笑。
当然,也十分欢迎好奇的你加入我们,
你有一颗被自然所赐的燃烧的赤子之心,
你有一双来源日月般美丽的双手。
那就来吧!全心投入自然的怀抱!
请为绿草摘去头上的一片纸屑,
不要仅是蹙眉走过,因为那样的你——冷漠。
请为海棠扶起弯曲的一枝树杈,
不要残忍折下簪发,因为那样的你——丑陋。
加入环保者们,全新回馈自然母亲。
用那最美的双手,绘出美好的明天!
野餐会感受
初一(4)班 柴源小组
在采访组内成员的时候,我们了解到,该小组成员在野餐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同学都带了汉堡、三明治等快餐食品,也有人带了薯片这样的零食。对于野餐过程中的快乐与欢笑大家都记忆犹新。
"这是这次博识课中的一大欢乐之一了。"有组员这样说。至于之后的游戏,许多人告诉我,说除了第一个游戏外,剩下的都是只有少数人参与了。
不禁感叹
初一(5)班 一组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鲁迅先生问日子飞快,而我却要问绿色文明无踪。
风、雨,带走了北京的严重雾霾,年级也利用这个好时机组织我们去奥林匹克公园踏青,搞一次环保旅游。不觉时间漫长,下了车,清新的空气让我们呼吸地畅快淋漓。终于找到地方落座,打开书包吃过午饭,收拾东西那会就发现了一个不文明现象。"老师,您看这儿",我随着说话同学的手一看,棕色光滑的木墙,上面还雕刻着精美的花纹,纹理之间却被人用尖利的石头划出了一条条白道,老师走近,蹲下用手摸了几下。"哎,不是粉笔",分明听出了惋惜,我们不禁恨起了这个可憎的人,可能是小孩认为好玩划的,不是他的错,因为他还不懂事,那么他身边的大人呢?也不懂事吗?不去制止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而是任其发展。不禁感叹:不能怪发达国家看不起中国,要怪只能怪中国的国民素质差!不禁感叹:文明无踪。
在我们采访游人中,感触也颇深.被采访的大概分为三类:一种是十分配合,并且态度很好;一种是接受采访,但态度较差;最后一种是完全不配合采访,我想这三类人是不懂得换位思考的,当然从他们这里也不可能得到建议,当我们采访第一类人时,有两位的话语让我印象深刻。
"你认为应该如何保护环境?",站在我们对面的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地道的老北京人。"有一些大事我们是做不了的,但只要我们多留心身边的小事,垃圾分类回收,捡起身旁的纸屑,从点点滴滴做起。我这样做,别人亦如此,那还有保护不好的环境吗?"这一番话让我们对这位精神矍铄,眸子中射出智慧的光芒的老人肃然起敬。
蔚蓝的呼唤
初一(6)班 胡娅宁
为了蓝天,我们能舍弃什么?时间?金钱?自己的利益?我想,我应该像足球比赛一样,先为天空默哀三秒钟,不,何止三秒钟。
那时的零星小雨,真正带走雾霾了吗?那种看到蔚蓝的兴奋感,一夜之间又不复存在了吗?空欢喜,异常得可悲。出游照片中,我们没有看到蓝天,就像与亲人告别太久,却又只能见到一面更是加注了思念。
生活就像是一盘棋,当生命被那些肮脏的霾和垃圾围得水泄不通时,内心的痛苦便悄悄来临了。满眼充斥的,已不再是可爱的初春了,就算是国家森林公园,也充满了废纸和烟头。我们虽不知,发出去的传单都给了那些文明人,可不文明的人呢?他们还会再来,再次用充满烟味的手把烟头扔到草地上,还会有人在吃完东西后随手扔垃圾袋。罪恶的根源,还是那些不注重自己还乱背弃责任的几个负心者吗?早已不是了。为了蓝天,英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我们,也要重蹈覆辙吗?面对霾天,有谁会放开了心怀大声地呼唤呢?
雨来雾霾散,风去雾复聚。根源,就是声声都称"受害者"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