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博识课

文学的味道——记初二现代文学博物馆之行
2013-12-06 14:14
12月3日,初二年级的"博识之旅"来到了现代文学博物馆。
由于文学博物馆所蕴含的的历史知识较多,于是就有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奶奶来给我们做"导游"。跟随着老奶奶的脚步,我们首先来到了一块硕大的石头前。这块石头的造型极其特别,中间是一个"Q"形的洞,这有什么寓意吗?老奶奶看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笑着说道:"这块石头叫逗号石。你们看中间的洞。"一经点拨,我们豁然开朗。她接着讲:"正因为有了新文学的产生,才有了标点符号。逗号是最常用的,而且形状像幼芽,喻示着年轻人步入文学的殿堂。"同学们都如有所悟。
接下来,我们在馆外绕了一圈,看到了许多文学家的雕塑,每到一处,我们的"导游"就会给我们仔细地讲解。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鲁迅和朱自清先生的,先说鲁迅,雕刻者完全是写意,只雕了一个大大的脸盘,完全没有使用弧线,全都是横平竖直,把"横眉冷对千夫指"体现的淋漓尽致。让人一看就知道是鲁迅先生,宛如先生站在面前一样,凛然大气。而朱自清先生的则换了一种风格,大家都知道他的代表作有《荷塘月色》和《背影》,在雕塑旁边,便有一朵用大理石刻成的荷花,再前面,则是真正的"荷塘"。只不过寒冬肃杀,这湖不似夏天美了。如果你从馆里走出来,顺着台阶望雕像,正对着你的正好是背影,巧妙的运用了移步换景,让雕像更会意。
再往后,终于进入了场馆。门上的"手模"又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老奶奶告诉我们:"这是巴金先生的手印,他为建造现代文学博物馆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巴金先生一同推开文学的大门。"推开门,看见两旁各摆着两尊巨大的花瓶,上面镌刻着对现代文学做出贡献的人的名字,流传千古。进入主展厅,从严复、胡适,一直到迟子建、莫言,100多年的历程,我们倾听着、思考着、回味着。不知不觉,集合的时间早已过了。我们40多人脱离了大部队,醉心在这文学的圣地中了。100多年,我们顺着时间轴缓缓前行,当走出来,仿佛像穿越了一个世纪一样。
离开时,又看到了巴金先生所书写的那两段对于文学的话。我们都有了更深的感触。文学啊,你是这么的富有吸引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意气风发的少年,热爱文学、投身文学。文学的味道,历久弥香,馥郁,令人难忘!
初二(2)班 刘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