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博识课

课程活动
初二博识之建筑之旅1: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2013-03-20 11:29
课题:首师大附中博识校本课程——系列十二:建筑之旅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
||
学生:2011级初二全体学生
|
时间:2012年3月15日(1/2/3班学生)
2012年3月22日(4/5/6班学生)
下午1:30-4:00
|
地点: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
本课开展的意义与目的:
|
古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担了民族历史文化传承的重大作用,彰显着巨大的感召力。北京城古代建筑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类型繁多。了解和学习这些古老的建筑,并深入体会其中蕴藏的文化深意,对于北京的中学生而言是必不可缺的一课。
我们希望此次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参观活动,不仅能促使学生对古建筑的相关知识有所积累,还能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热爱、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
|
本次活动的内容简介:
|
参与此次活动的任课老师:历史教师:夏艳芳;钱月 地理教师:宋丽芳;数学老师:高美娟;班主任:邵海磊、刘萍、黄晓燕、吴哲、周扬、王梅、吴胜会
活动概述: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位于永定门大街西侧的先农坛内。1988年在文博界专家的积极呼吁和鼎力相助下,成立博物馆筹备处。1991年9月25日正式对外开放,隶属于北京市文物局,是我国第一座以收藏、研究和展示反映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建筑艺术、建筑技术的专题性博物馆。
展厅内陈列的"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诠释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奥,令参观者眼界大开。它以大量丰富多彩的图表照片、栩栩如生的实物、细致精美的模型,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从茅茨土阶的原始状态发展到明清时代城墙高筑、布局严整的宫廷建筑所走过的漫长里程。汉之古拙,唐之雄大,宋之绮丽,元之自由,明清之规范,各时期的建筑风格尽收眼底,除此之外,你还可以领略到中国各地区建筑之特色——北国之雄浑,江南之典雅,蜀中之朴真,让人不得不感叹我国古代建筑历史悠久、成就灿烂。
|
|
本次参观课程的课前计划
|
课程目的:
通过参观、完成学案等手段,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建筑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传统的认同和热爱。
课程组织方式:全体参观同学共同听取馆藏介绍。以小组为单位游览,特别感兴趣的同学可跟随讲解员参观整个博物馆。
课程重点及难点:目前,初二的学生未学习过立体几何,空间想象能力比较欠缺,怎样通俗易懂地向同学们介绍建筑结构是课程的难点。
课程实施:
[知识问答]
1.请你回忆下初一历史所学的《营造法式》,写出它的作者,并介绍一下他的内容。
2.回忆历史所学,说说干栏式房屋结构最早在何时出现,多适用于什么地方?
3.通过参观古建馆,找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纯木楼阁建筑是什么?
4.请你试着说说先农坛的建造时间和建筑风格。
[判断正误]
1.左祖右社中的"祖"指太庙,"社"指社稷坛。( )
2.台基作用是承托整座建筑,防潮防水,防止沉降。( )
3.斗是方形木块,因形状如古代量米的斗而得名。( )
4.榫卯结构中凸的部分叫卯,凹的部分称作榫。( )
5.金砖主要产于苏州,用于铺设宫殿等皇家建筑地面。( )
6.自清顺治年间太岁殿内只供奉太岁神。( )
|
|
课堂开展情况:
|
大多数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表现得较积极,不少同学记笔记、拍照,紧跟讲解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