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师论文教师论文

运用化学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2011-02-22 14:36

化学教研组  杨晓红

 

[摘要] 新课程中倡导的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主观能动性。具备这种学习精神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自觉地学习,获取知识。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扮演着知识传授者角色,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如果能在课堂上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条件,促进个性化的学习,就能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自主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自主探究 创新意识 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认为对学习内容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是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来达到的,而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传播信息而获得的。新课程的化学课堂教学就是要创设教学环境,使用各种教学策略来支持学生的自觉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学习理念的革命,自主探究学习精神,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主观能动性。具备这种学习精神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自觉地学习,获取知识。学习的核心是自主性,是学生亲自参加探究学习活动,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探究活动的个人观念体系。学生有了很强的探究意识,就会有创造性的实践探究活动。为此我在教学上做了一些尝试和研究。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情境教学的理论出发点和实践切入点是情境情境实际上就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的优化了的学习与生活环境。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环境的创设,拉近了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使死的课本内容成为活的生活,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开辟了现实的途径,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例如:在讲苯的一节中我首先给出两个资料“事件一:20001118日上午,位于北京三里河的一个居民家里发生了一起因装修引起的爆炸事件,据了解,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装修时所用的油漆稀料中的苯挥发后遇明火而引起的爆炸。事件二: 石狮地区小作坊制鞋业很多, 占半数以上的女职工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四肢麻木,肌肉萎缩,头晕、浑身乏力,牙龈、鼻孔经常出血,个别严重的已瘫痪在床。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使用苯胶造成的苯中毒。” 让学生从生动的材料中分析出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然后启发学生还想知道苯有哪些性质吗?置身情境中的学生很容易产生探究的愿望、解决问题的热情与责任感,这些学习的动力资源促使学生主动寻找、确证、评价甚至开发信息要素,自主建构认知的路径,这种路径是个性化、独特的。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对学生而言,所学知识和应用脱节,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根本感受不到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化学,用化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兴趣。

二.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

好奇是所有学生的特点,同时也是学生是否愿意学的出发点,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好这一特点。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话题,就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的强烈动机和欲望。如:在讲“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时,先给学生展示音乐贺卡发出的悦耳的乐曲,然后用一个西红柿和一根铁丝和铜丝代替原来的电池也能发出的悦耳的乐曲,这使学生非常兴奋和好奇,急于要解开为什么西红柿也能发电之谜,此时的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原电池的原理。

三.创设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被动接受主动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雷池半步,其自主的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要巧妙创设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例如:在讲到苯的结构时,我首先给出苯的化学式是C6H6,然后提出问题:针对这样一个极不饱和的化学式,你能给出哪些可能的结构呢?学生非常兴奋热烈地进行讨论,结果是:有的提出只含双键,有的提出只含叁键,有的提出即含双键又含叁键,还有提出环中带有双键等等,接着我又问:如何设计实验证明苯到底是哪一种结构呢?学生又提出了几种证明的方法,然后同学之间对话讨论,最终让学生动手实验证明。创设问题情景,可以通过实验、理论联系实际、假设和学生自学引出问题,只要问题设计的巧妙和有一定的挑战性就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四.通过实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化学是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它具有目的性、探索性、现实性、感知性。所以在教学中我紧扣实验这一主题。能用实验验证的,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验证;将课本上的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边讲边实验,将现行教材中的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这种模式简明、清晰,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结论的认可、理解和记忆,但是学生在实验中被动性大于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求是求真的品格和科学精神的养成,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大胆设计能力,我将一些验证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即按照“实验-问题-讨论-结论”或“问题-讨论-实验-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例如:在讲卤化银的性质的时候,课本内容是向氯化钠、溴化钠、碘化钠三种溶液中各加入3滴硝酸银溶液,再分别加入少量的稀硝酸,观察现象。我将这个实验做了一下变换,原来的氯化钠、溴化钠、碘化钠再加上碳酸钠四种溶液都未贴标签,只贴ABCD,让学生通过实验找出ABCD各是四种溶液的哪一种,这样使原来被动性实验变为主动性、探究性,也加强了学生实验的兴趣。在学生掌握一定实验知识的基础上,开设实验设计课,例如:在做到铜和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时,试管内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铜和稀硝酸反应时生成无色气体NO,由学生来分析产生相同现象的原因,提出实验改进的方案,以获得明显的实验现象。学生能设计出很多种实验方案,学生的思路之广阔令人惊叹,我觉得通过这样的培养,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为主动发现知识的过程,实现知识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科学研究精神,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

 

 

五.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质量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金钥匙,是学生自主探究发展的关键。不懂方法,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只能成为空谈。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阅读的方法、观察的方法、操作的方法、比较的方法、迁移的方法、解题的方法、思维的方法等指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教会学生思考:课前养成预习习惯,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听课,学习老师的思维方法,善于多角度的思考老师教授的知识,从老师的问题和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思考。

2 教会学生观察:化学是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对实验的观察是自主探究成败的关键,如何观察,观察的对象、顺序,都是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内容。

3、教会学生 读书:新课程教材中有很多的资料卡片,科学视野等,要诱发学生有的欲望和热情,并指导学生如何读怎样读。同时强调是理解而非死记硬背。

4 教会学生总结:让学生学会归纳小结,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升知识的运用能力,可以进一步促进主体性的发展。

新的教育形势需要我们转变教学思路,新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实践的机会,建立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各种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九均  《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

2. 张彩珍  《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究之思考》

3. 郑簌康 《新科标 新课程 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