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师论文教师论文

构建新课标下的“和谐”课堂教学

2011-02-22 13:43

数学教研组  黄凤圣

【摘要】

长期以来,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思想在我国学校,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课堂教学仅侧重学习现成的知识结构、技巧和技法,讲究概念的教学以及概念教学的严谨性,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很小,在很大的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而且课堂教学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往往忽视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良好品德的形成.这样的一种以实用主义为取向的课堂教学,一度出现了课堂教学的机械化、程序化,受到了很多的质疑.在这样的形势下 全国正在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化,新课程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和谐”    课堂教学  交互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师进行课程参与、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渠道.“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数学课程设置以及数学课堂的教学都应以培养人的要求为出发点和归宿,数学课程的实施应该达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数学课程的内容应该符合新课程的基本要求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数学课程的改革应该注重数学知识与人文素质的统一.切实把握好数学课堂教学的这种生态性,来构建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因此从课堂的各个环节着手,协调平衡各种主客观因素,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创建”和谐”的信息通道、”和谐”的人际交往、”和谐”的教与学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和谐”生态课堂中自由、主动、健康的发展,这就是”和谐”的课堂教学.

1.“和谐”课堂教学关注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影响他们数学认知的因素可分为两个: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就是要调动非智力因素进行研究;创设适当的渐进性问题就是从智力因素方面引导学生研究,这既体现了“大众数学”教育思想的要求,同时也是实现数学教育目标的要求.

1.1课堂教学“旧知情境化”

教师应从教材出发,挖掘、探索,在“旧知”的基础上,创设渐进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破旧知探新知的精神,使得“旧知”与“新知”之间的平衡,从而达到学生自己与自己内在“环境”的交互.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定义时,我们完全可以从“旧知”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提出问题即新知:一般角的三角函数值如何定义?在用数学内部问题创设情境时,关键是要抓住新旧问题的“联系”与“矛盾”,从而达到新旧知识的平衡.

1.2课堂教学“实际问题情境化”

    可从实际生活方面来找素材.数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学生对这些问题往往也是很感兴趣的,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成就感,更能引发了他们对研究的兴趣.从而达到学生自己与外在“环境”的交互.如在讲授数学归纳法时举了这样的一个实际例子:北京申奥的时候,在北京体育馆有一个多米诺骨牌表演,要想所有的骨牌都倒下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参加了讨论,实现了教学时教与学的交流、互动,这样就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亲自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即数学.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成就感,更能引发了他们对研究的兴趣.

    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得问题的呈现自然化,从而使得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就“自然化”了.

2.“和谐”课堂教学视教和学为连续的交互过程

数学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这样无法从根本上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而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作为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主动发现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积极体验数学,发现数学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自主”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交互,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再发现和再创新.

2.1课堂教学活动化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 新课程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把数学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真正体现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体会课堂数学的本质:“数学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数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例如在研究函数 的性质的时候,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实验找出规律,从而猜想、研究出函数 的性质与参数 之间的关系.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启发,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从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2.2课堂教学创新化

    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而此处的“材”是指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采取创新化教学.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的使用素材,注重变式教学,即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训练,从而突破常规让学生进行开放性思维训练.还可以采用创新教学模式:提出问题---探索新知(合作讨论)---理性归纳---推导应用---反思提高---鼓励创新,采用这样的主体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全方面的思考,给提供一个宽阔的想象空间和展示自身水平的舞台,促使他们展开思维,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和谐”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知识、学生生命在生态课堂环境中的共振共生、整体提升.其基本的流程必须经历“领受一领悟一提升”三个阶段,从而达到教与学的交互.

3.“和谐”课堂注重学生的思想、态度、情感体验等

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不应该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必须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使得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情感体验.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所以应该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发展,使得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3.1课堂教学自主化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推理、合作与交流等教学活动,从而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这就是新的课程标准强调的人的发展问题,以及情感方面的要求,即“数学教育要从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立足让学生先看、先想、先说、先练,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对问题和概念进行归纳、整理,通过比较区别,揭示实质,从而自我构建自己新的知识网络.

3.2课堂教学合作化

    新课程理念下,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精神为中心,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合作与交流是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在高一的第一学期里,讲完简单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后,让学生探究函数 (其中 且 , 且都不为0)的性质,如果一个人研究这个不等式的解法话,可能有点困难或者思路打不开,对学生进行分组研究,这样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可以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从而进行信息的动态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教学的合作化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和团队精神,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具体操作时教师应注意到,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个性差异不同,所以对同一问题的探究的方法、探究速度和自主构建的程度不同.这种差异具有很强的个性特征与互补性,我们不要努力去消灭它,而应利用好它,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研究,自主构建.通过合作交流,拓展学生的思维,形成研究的氛围,扩大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提高学生研究的兴趣.

在新课标中指出,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可以是在课堂上教师讲解和小组讨论相结合,也可以是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许多困难,只有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才能领略到数学的真谛.在学生付出艰辛的劳动,从而使学生体现数学发现和创造历程,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使得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得到各自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学会数学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式,这有利于培养学生顽强意志、探索精神.

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的立体建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所以“和谐”课堂教学应力求营造一种动态的、充满生命力的、可持续性的教授知识、学习知识和交流知识的数学课堂教学环境,应着眼于未来发展,使课堂成为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和可持续发展,使得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知识、环境等各个要素的关系具有和谐性、动态平衡性等,从而让课堂回归自然.

 

 

 

 

参考文献

1 张丹      中国数学会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研讨会记录     数学通报  2005 3

2 匡继昌    数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认识                   数学通报  2005 3

3 周秀美等   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态化研究综述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5  3

4 陈理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数学通报  2004 5

5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