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师论文教师论文

基于互联网的学生数学自主学习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2011-02-16 16:09

数学教研组 黄凤圣

【关键词】互联网 自主学习 平台 构建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学习者应有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精神,需要有自主探索的过程,需要有多种丰富的学习方式,利用网络将有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因此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学生数学自主学习平台成为数学教育的趋势。

一、构建互联网的学生数学自主学习平台的背景及意义

(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课程网络化奠定了基础

    CNNIC于2009年7月16日发布的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为3.38亿、宽带网民数为3.2亿、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5.5%,即平均每四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是网民。青少年网民规模为1.75亿人,目前这一人群在总体网民中占比51.8%,且网民中最大的群体是学生

据CNZZ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我国网络教育类站点的各种关键指标均呈现了明显的大幅增长趋势。调查显示,教育类网站无论是直接访客规模还是单一访客的访问兴趣,半年之内均具有比较明显的提高,包含教育相关论坛在内,教育类站点一日之内的整体访客规模已达3200万位以上,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中国网民总数的十分之一。教育类站点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领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二)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探究新型的学生学习方式提供了契机

1.我国数学课堂教学的不足与问题

    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所有学生都学习的相同内容,必然就造成了一部分学生感到所学内容比较难以接受,一部分优秀学生又感到内容偏少、知识面窄。课堂教学中更多的关注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对学生的感悟和思考过程、学生学习兴趣信心的激发和培育等重视不够。这造成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其中包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等能力)较弱,这既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成长,也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需要的客观规律。

2.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改善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必须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力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去洞悉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也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有利条件。

因此在实施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探究新型的学生学习方式成为必然。

(三)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学生数学自主学习平台成为数学教育的趋势

1.教育类网站的现状

    网络教育近年来在我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然而目前国内网络教育站点的不足之处,同样也很明显:大批的网络教育站点仅以宣传实体学校为唯一目的;真正通过网络方式直接实施教育的站点的教育理念陈旧、技术和形式又停滞不前,长期仅使用图文、音频、视频等传统方式构建网络教育平台。这些网站主要存在下列弊端:(1)以教师为中心,这些网站内容是老师课堂内容的搬家,完全由教师主宰,而学生只是作为“观众”,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2)无法适应学生的个别化需求。由于学生基础和素质的差别;(3)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网站给学生提供的探索和研究的条件、机会过少,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发挥出主观探索和研究的能动性。所以,教育类站点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

2.互联网的特征和优势

    互联网辅助教学提供了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的内容、时间、地点和进度的功能,能将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同时互联网辅助教学还能很好地帮助教师构造愉快和谐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发现问题和规律,探索新的知识。

互联网辅助教学能提供较好的师生交互和及时反馈,有效地实现教师对学生的监控和个别化辅导,满足学生个性差异;还有,教师之间可以实现教学信息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性的简单劳动,因而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学生则可以将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要信息,或者有特殊性的资料(比如历次做错的题、觉得最有代表性的题、最有趣的题等)归类保存,以备在后期方便地进行回顾复习。

二、互联网的学生数学自主学习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1.构建高中数学课程选择性学习系统

    “人生是在社会发展的环境制约下,个人不断选择的结果。”因此,学会选择,是未来公民必须具备的素养;学会选择,将有利于个性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对公民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行业对数学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学生的兴趣、志向与自身条件也不相同,因此,每个人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数学基础是不一样的。我们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 作为数学自主学习平台的功能之一的选择性学习系统中的资源(例如例题、习题、测试题、概念教学视频等)也应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选择性学习系统有两个方面的功能:

(1)系统提供足够的资源或信息方便学生自主选择(按知识点,难度,题型等分类信息);

(2)系统数据库能动态跟踪学生学习中的状态,通过智能算法评估学生在哪些知识点,方法等方面的掌握程度,并能提出学习建议,自动从数据库中提取适合于该学生的学习资源,如视频讲解、基础知识的复习、相应的习题、拓展资源等,以期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补差、提高、拓展等.

2.构建基于数学的交互式答疑系统

    数学中的图和公式较多,在网页中显示图片的技术比较成熟,在网页中显示公式还是现在网络技术的难点之一,为了能够顺利实现答疑系统的交互性,如何在网页中能较好的显示数学公式是是需要我们解决的网络技术。

答疑系统的核心: 个性化、快捷有效,有如下特点:

(1)论坛的组织形式: ① 帖子能自动、及时更新(一般论坛在有人发言后, 浏览者在主动刷新屏幕前无法看到), 便于多人实时讨论; ② 帖子的组织形式: 按 “树状” 组织, 便于针对同一话题讨论的帖子相对集中, 方便查阅.

(2)系统能在学生提出问题的第一时间自动给出相关的参考资源(如: 资源库中原有的资源, 论坛中已有的相关讨论信息), 便于学生能及时得到帮助.

(3) 对论坛的整理: 版主(教师、学生)对一些经过充分讨论, 有了成熟解决方案的问题, 要分类进行整理、归到系统资源库中, 使资源库不断充实、更加实用. 对一些无效讨论信息也可进行隐藏 / 删除等.

(4)开发基于网页讨论的 “电子白板” 插件: 使得数学问题的讨论能更直观方便, 如数学符号公式、图形的输入、显示, 以及同步的动态演示等

    构建交互式答疑系统目的是便于学生进行网络答疑,尽快理解知识,所以交互式答疑系统的板块如何科学的分类、答疑的方式和时间、答疑的实效性是实践的重点

3.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数学研究性学习体系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以一个问题(数学问题或实际应用问题等)作为学习的起点,通过设计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经过进一步的资料收集与分析得出结论的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而基于互联网的数学研究性学习在互联网所提供的学习环境下,根据教师或学生自己所提出的任务进行研究和探索,协作活动,最终实现对学习内容的建构。显然基于互联网的数学研究性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模式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例如,可以采用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去收集资料、调查研究、探究学习的方式;可以在上课之前由教师提供一些配合教材的阅读材料和思考题,在互联网课堂上采用教师讲解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相结合,课后采用写读书报告、撰写论文等的学习方式;还可以采用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得到各自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学会数学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式,同时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所以各种基于互联网的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模式是实践的重点之重

5.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学生自主学习激励机制

    兴趣和自信心可以引领一个人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得到发展,在知识的海洋中愉快的遨游,产生终身学习的愿望。 采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激励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

(1) 积分、等级、职称的提升与奖励机制

(2) 论坛形式活泼、美观、有多种风格可供选择

(3) 可参考目前广受欢迎的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的呈现形式, 以期更从心理上更贴近学生

(4) 收集整理趣味数学、数学故事、数学应用、数学游戏等方面的文字、视频、软件资源

构建自主学习激励机制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质与情趣,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内隐学习因素,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基于互联网的学生数学自主学习平台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社会的发展需要终身教育,需要学生依靠自主的探索、主动的学习,去不断地充实自我,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此外,数学学习不仅仅是记忆一些重要的数学结论,还要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再加上数学学科高度抽象的特点,这就需要学习者有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精神,需要有自主探索的过程,需要有多种丰富的学习方式,利用网络将有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因此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学生数学自主学习平台成为数学教育的趋势。

主要参考文献

(1)荆卫东《整合学习、学会发现、异步设计、同步激励、优化发展》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8.03/04;

(2)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研究成果述评》当代教育论坛2006.05

(3)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