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师论文教师论文

高三化学复习课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2011-02-16 16:00

化学教研组 白艳云

  高三的教学主要是以复习为主,以备战高考为目的。但在复习课上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同时使每一节课都能达到最大的复习效果是每一个高三教师都努力探讨的问题。在高三的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己进行研究、思考,让学生始终在不断思考、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全面复习。

一、“多线并轨”,师生互动,采用多种渠道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明确的,但是采用何种方式、何种方法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何种能力的方式方法却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在对金属元素进行复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对有关铜的知识要求不高,但从初中到高中都涉及到铜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不仅无机化学涉及到,有机化学也涉及到铜的知识;而且在高三的化学书中还有对化学实验《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的测定》的要求。所以我设计了一节以“硫酸铜晶体的制备”为教学主线的,以归纳总结铜及其化物知识网络为目的的实验复习课。教学过程中我共设计了三个渐进性的以学生为主的讨论内容:(一)由学生讨论生成硫酸铜的反应有哪些,(二)学生对这些反应进行评价“制取硫酸铜的最佳途径”并总结较好的化学实验方案设计需要有哪些要求,(三)由紫杂铜(含杂质铁)或以废电解液为原料设计制取硫酸铜晶体的实验方案。此节课使学生不仅始终在一种探究的气氛中进行学习,而且同时完成了以‘硫酸铜晶体的制备’为知识主线,蕴涵了“含氧酸盐的可能制法”和“将铜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化”的两条教学主线,实现了“三线并轨”。这使得课堂的容量较大,知识体系全面,教学内容立体化。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之间不断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互动的课堂。

二、克服死记硬背,以人为本,指导学生进行有序思维

  化学的学习因为化学方程式很多,有些学生方程式不熟练,就会感觉学习化学困难重重。所以化学老师应该采用多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加强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如复习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我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比赛哪组同学能够写出生成FeCl2的反应方程式最多。多数同学很快能写出的反应有:①Fe + 2HCl=  FeCl2 + H2 ↑②FeO + 2HCl = FeCl2 + H2O ③Fe(OH)2 + 2HCl = FeCl2 + 2H2O ④FeCO3 + 2HCl= FeCl2 + CO2↑ + H2O  ⑤Fe + CuCl2 = FeCl2+Cu ⑥Fe + 2FeCl3 = 3FeCl2 。这时就会有些同学补充一些不易想到的反应Fe3O4 + 8HCl = FeCl2 + 2FeCl3+ 4H2O、 FeS + 2HCl = FeCl2 + H2S↑,还有些程度较好的同学就会联想到所学到的原电池的知识,可以用Fe作为原电池的负极,碳棒为正极,FeCl3为电解质,利用Fe + 2FeCl3 = 3FeCl2反应设计成原电池,不仅生成FeCl2,还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加以利用。此过程中,学生可将有关铁元素的知识网络化或形成“铁三角”,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在考虑问题时注意思维有序性:考虑生成某种物质时一般按照单质、氧化物、水化物、盐的思维顺序进行考虑。但也要注意特殊性,如在铁的氧化物中还有Fe3O4,此中铁的化合价不仅有+2价,还有+3价,它与盐酸反应时不仅生成FeCl3,还可生成FeCl2;铁盐中常见的化合物还有FeS,此反应可用于实验室制硫化氢气体。此外对于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还可设计成原电池,对于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成电解池。在学生的相互交流过程和教师的指导过程中,不仅使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得以完善,加深了对铁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理解,克服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而且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使学生能够多方向、多层次、多角度研究问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学生已经学习过电解质溶液的知识,但在复习有关电解质溶液时,我们发现学生在处理有关溶液中微粒浓度之间的关系时仍会感到很棘手。原因是因为电解质溶液主要研究的是微观粒子,看不见也摸不着,只能靠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了加深学生对电解质溶液的理解,给学生一个思维想象的空间,我设计了一些问题如:(1)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和盐酸溶液稀释相同倍数,醋酸的pH    ,盐酸的pH,(2)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相同的醋酸和盐酸溶液中和同浓度的NaOH,恰好完全中和所需NaOH的体积,V(醋酸)     V(盐酸),(3)pH值相同的醋酸和盐酸溶液稀释相同倍数,醋酸的pH    盐酸的pH,(4)pH值相同,体积相同的醋酸和盐酸溶液和同浓度的NaOH,恰好完全中和所需NaOH的体积,V(醋酸)     V(盐酸)。在学生理解了pH值与溶液浓度的关系,明确了研究电解质溶液的入手点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编写变式练习。学生很快编写出很多练习题,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相同的醋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相同浓度的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所需盐酸的体积,V(醋酸钠)     V(氢氧化钠);pH值相同,体积相同的醋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相同浓度的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所需盐酸的体积,V(醋酸钠)     V(氢氧化钠)等等。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疑与思的过程中保持着高涨的情绪和积极的思维状态,在参与化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电解质溶液的理解,同时会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加强知识的联系性,培养学生的全局观

  在高三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问:“老师,这个问题您讲后,我觉得不难,但为什么我总想不到呢?”这样的学生往往感觉对知识掌握比较好,但正确率却很低。实际上这样的学生虽然对某一段知识掌握比较好,但缺乏全局观念,综合能力较差,不能够把高中三年所学知识贯穿起来,对于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反应不很明确,缺乏整体思维。要想解决这种问题,教师在平时对学生的指导就应注意具有全局性,把握教材,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在完成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复习后,为了学生能够对整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设计了如下一道习题:你能在如图1所示的圆圈中填上相应物质完成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吗?请小组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同学们经过讨论得出很多种方案,部分如下:

方案

1

2

3

4

5

方案一

N2

NH3

NO

NO2

HNO3

方案二

S

H2S

SO2

SO3

H2SO4

方案三

C

CO

CO2

Na2CO3

NaHCO3

方案四

Fe

Fe2O3

Fe(NO3)3

Fe(NO3)2

Fe(OH)2

方案五

Al

Al2O3

NaAlO2

AlCl3

Al(OH)3

    经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会发现很多物质之间均有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使学生能够站在较高的角度将高中化学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有一种成竹在胸的感觉,培养学生的全局观。

  现代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俗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要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灵活运用。在高三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探究性学习的气氛,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习成为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此论文为2007年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参评论文)